首页 > 推广 >

女子网购旗袍疑为寿衣,双数扣成争议焦点

发布时间:2025-08-27 16:27:54来源:

女子网购旗袍疑为寿衣,双数扣成争议焦点

近日,江西南昌市民李女士(化名)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,称自己疑似买到了被当作旗袍售卖的寿衣,引发网友广泛关注。李女士表示,她去年网购的一件深蓝色旗袍,因“8颗双数扣、僵硬面料、胸部开扣”等特征,与网络流传的“寿衣特征”高度吻合,令她深感不安。

事件缘起:网络“扫雷”引发恐慌

李女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,她平时喜爱旗袍,常通过网购平台选购。近日,她在社交平台刷到多条“商家用寿衣冒充新中式服装售卖”的帖子,联想到自己去年购买的一件旗袍,决定进行自查。

“这件衣服扣子共8颗,而传统认知里,活人衣物多用单数扣,寿衣才用双数。”李女士的依据源于网络搜索结果。她进一步解释,这件旗袍的版型宽松、面料僵硬,胸部位置采用开扣设计,这些细节与网友总结的“寿衣特征”高度吻合。“当时买它是因为喜欢盘扣设计,现在越看越瘆人。”李女士心有余悸地说。

商家失联:维权陷入困境

发现疑点后,李女士尝试联系商家维权,却发现店铺已关闭,订单信息因超过平台保存期限无法追溯。无奈之下,她选择公开经历,提醒广大网友:“买新中式衣服一定要留心细节,别让民俗禁忌变成心理阴影。”

事件发酵后,舆论迅速分裂为两派。支持派认为商家行为“缺德至极”。“寿衣和日常服饰有本质区别,商家为牟利混淆概念,是对消费者情感的践踏。”网友“清风徐来”的评论获数万点赞。另一名网友补充:“我奶奶的寿衣就是双排扣,这种传统禁忌不该被随意打破。”

质疑派则指出“双数扣≠寿衣”的逻辑漏洞。民俗学者方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中国人虽有数字崇拜,但单双数吉凶的划分并非绝对。例如,传统旗袍中‘侧八扣’是常见设计,四大流派(上海、北京、苏州、香港)均无单数扣的硬性规定。”她强调,寿衣多扣设计源于“多子多福”的寓意,但当代服装工艺已突破传统限制,“不能因几颗纽扣就定义服装性质”。

行业乱象:新中式服装市场亟待规范

李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随着“国潮”兴起,新中式服装市场蓬勃发展,但行业乱象也随之浮现。部分商家为追求利润,模糊寿衣与日常服饰的界限,甚至利用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盲区进行误导。

“寿衣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,日常服饰体现着对生者的关怀,二者本无高低之分。但商家若为逐利模糊界限,不仅伤害消费者感情,更亵渎了文化本意。”方云感慨道。

事实上,寿衣与日常服饰在用途、款式、色彩、材质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。寿衣专为逝者准备,款式传统,色彩素净,材质柔软,设计简洁,避免繁复图案;而日常服饰则款式多样,色彩丰富,材质多样,注重舒适与时尚。

专家辟谣:伪民俗不可信

针对李女士的遭遇,多位专家指出,所谓“寿衣双数扣”的说法属于“伪民俗”,缺乏科学依据和传统共识。从中国服饰历代变革演进过程中,纽扣形制以及数量一直在变化,并未有证据显示固定为单数或双数。

“类似话题此前就出现过,网上有所谓‘扣子禁忌’,也有各种辟谣。据此前报道,有相关领域专家介绍,从馆藏文物来看,单双扣都有,并无一定之规。”方云说。

她进一步解释,伪民俗往往瞄准人性中对未知的恐惧,巧妙编织说法、散播恐慌,以吸引眼球。然而,这种做法不仅传递出社会“杂音”,还对经济活动造成阻滞和干扰。

消费者提醒:理性购物,尊重文化

李女士的遭遇为消费者敲响了警钟。在购买新中式服装时,消费者应保持理性,不轻信网络谣言,同时注重细节辨别。

“消费者要的不是‘扣子吉凶’的玄学,而是一件穿得安心、买得放心的衣服。”方云建议,消费者在购买时应选择正规渠道,仔细查看商品描述和评价,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。

此外,专家还呼吁商家应尊重传统文化,诚信经营,不利用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盲区进行误导。平台方也应加强监管,完善投诉机制,保障消费者权益。

结语:传承文化,拒绝“扣子玄学”

李女士的遭遇虽是个案,却折射出新中式服装市场面临的挑战。在“国潮”崛起的今天,新中式服装的“新”,绝不该是新在消费陷阱上,而应新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中。

正如方云所言:“开放、包容、从容,应该成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,而不是钻回封建迷信的窠臼,拍脑袋编排出一些禁忌,自我框束对美学的追求、对文化元素更自由全面的取用。”

愿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理性购物的同时,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度。毕竟,一件衣服的价值,不在于几颗纽扣的吉凶,而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与情感。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