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推广 >

暑假作文观看《南京照相馆》观后感 精选5篇

发布时间:2025-08-09 15:50:30来源:
观后感一:铭记历史,珍视和平
观看《南京照相馆》,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。这部影片以独特视角,将南京大屠杀这段沉重历史鲜活呈现。
故事围绕 1937 年南京沦陷后的吉祥照相馆展开。一群普通百姓为求生存,被迫帮日军冲洗照片,却意外发现日军屠城罪证底片。从最初自保,到毅然守护底片、揭露真相,他们的转变令人动容。影片中,日军暴行令人发指,烧杀抢掠,将人间变炼狱,还妄图用 “中日亲善” 摆拍掩盖罪行。但在这无尽黑暗中,总有光芒闪耀。邮差阿昌起初恐惧日军,经历生死瞬间后,为保护罪证变得勇敢坚毅;照相馆老板老金热辣正义,面对日军逼迫毫不退缩。这些小人物的抗争与坚守,成为照亮黑暗的星光。
电影里,众人在照相馆躲避危险时,老金用幕布展示各地名胜风景,大家念着地名,眼中满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望,这一幕让我热泪盈眶。走出影院,看着繁华安宁的街道,我越发觉得和平珍贵。这一切都离不开先辈牺牲奉献。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伤痛,如今仍有人试图否认、歪曲历史,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。我们要铭记历史,化作前进动力,努力学习,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,让国家更强大,不再受欺凌。同时,向身边人传播历史,让更多人了解真相,珍惜和平。《南京照相馆》不仅是电影,更是生动历史课,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,捍卫和平。
观后感二:黑暗中的微光
昏黄灯光在暗房摇曳,相机快门声与南京城枪炮轰鸣声交织,《南京照相馆》将我拽入那段沉重历史。影片聚焦 1937 年南京的吉祥照相馆,这里本满是烟火气,留存人们生活印记,却在日军铁蹄下沦为避难所。邮差阿昌、毓秀、老板老金等小人物因命运汇聚,最初只求乱世生存,替日军冲洗底片时,惊见南京百姓惨遭屠杀照片,平静被打破,卷入生死较量。没有大场面与超级英雄,只有绝境中普通人的挣扎反抗,他们的恐惧、绝望、奋起,让历史有血有肉。
阿昌看到熟悉面孔成为日军暴行受害者时的愤怒不甘;毓秀被迫抱死婴与日军拍 “亲善照” 时的颤抖屈辱;老金为保护底片与日军拼死一搏的决绝坚定,都让人心如刀绞。在他们身上,我看到人性在黑暗中闪烁的微光,平凡人在历史洪流中绽放的非凡勇气。演员们演绎出色,刘昊然将阿昌从懵懂怯懦到勇敢抗争的蜕变诠释得丝丝入扣;高叶把毓秀在战争中失去一切后的恐惧、无奈与坚韧刻画得淋漓尽致;王骁说着地道南京话,把老金对家国的深厚情感展现得自然动人,让角色跃然眼前。导演以 “照相馆” 为切口展现南京大屠杀,十分绝妙。暗房中,日军暴行照片随底片显影逐渐清晰,像黑暗岁月被揭开。从 “日军罪证” 视角切入,让我们深刻体会历史沉重,以及被记录、保存的艰难。那些照片是铁证,是对日军暴行的无声控诉。走出电影院,心情久久无法平静。《南京照相馆》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,对和平的深情呼唤。它提醒我们历史不容遗忘、美化和篡改。我们要铭记惨痛过去,汲取民族力量,珍惜当下和平,捍卫历史真相,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。
观后感三:平凡人的英雄史诗
《南京照相馆》这部电影,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,精准剖析了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痛历史,给我带来极大震撼。影片以南京一家小小的照相馆为独特切入点,南京沦陷后,这里意外成为临时庇护所,邮差阿昌、老板老金、演员林毓秀等平凡人相聚于此。他们本只想乱世求生,却因冲洗出日军屠城罪证照片,卷入关乎正义与真相的生死较量。
电影中,日军的残暴与虚伪令人发指。他们用相机记录血腥屠杀,又强迫南京百姓摆拍亲善照片掩盖罪行。而照相馆里的普通人在绝境中逐渐觉醒,展现非凡勇气与人性光辉。阿昌从胆小怯懦到拼死守护底片;林毓秀柔弱女子与阿昌默契配合,在日军眼皮底下勇敢周旋;老金一家沉稳坚毅,为守护真相出谋划策。他们的转变,让我看到良知的力量,明白国家危难之际,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。影片中老金拉动照相背景布,北京故宫、天津劝业场、上海城隍庙等画面闪过,大家念着地名,眼中闪烁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,那一刻,我真切感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,即便身处至暗时刻,这份情怀也从未熄灭。看完电影,我陷入沉思。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伤痛,也是全人类悲剧。我们不能忘这段历史,不能忘同胞苦难。同时,要珍惜现在和平生活,这是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作为初中生,我们要努力学习,将来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,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。
观后感四:正义之光,永不熄灭
昨天观看《南京照相馆》后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这部电影通过独特视角和细腻叙事,让我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认识。电影围绕南京照相馆展开,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,这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。日军入侵打破平静生活,照相馆因特殊原因成为人们暂时避难所。在这里,人们不仅要面对日军残暴威胁,还要在困境中艰难抉择。
影片中,日军的 “影像暴力” 令人震惊。他们用相机记录屠杀场景,当作宣传工具掩盖罪行,还强迫中国百姓摆拍亲善照片,这种扭曲现实、制造虚假和平的行为,比物理暴力更阴险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照相馆里的人们为揭露日军罪行,不惜冒生命危险保护底片。他们的行为让我看到人性光辉,在黑暗历史背景下,他们的勇气和正义尤为珍贵。此外,电影中人物的转变也让我感慨万千。阿昌、林毓秀等原本普通老百姓,只想在战争中活下去,经历苦难后逐渐觉醒,从 “想自己活下来” 到 “想让罪证底片留下来”,这种从 “求生” 到 “觉醒” 的转变,体现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。还有翻译官王广海,在利益与良知间徘徊,最终选择反抗,付出生命代价,他的复杂转变让我看到人性多面性。《南京照相馆》让我明白,历史不能被遗忘,我们要铭记惨痛过去,珍惜现在和平生活。同时,从历史中汲取教训,警惕战争发生,努力维护世界和平。作为新时代初中生,我们要肩负起历史使命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。
观后感五:历史的回响,未来的担当
坐在荧幕前,看完《南京照相馆》,我的手心里全是汗,心里像被大石头压着,沉甸甸的。这部电影像时光机,把我带到 1937 年的南京,让我看到那段满是血泪的历史,每个画面都戳得人心疼。故事从南京沦陷后的吉祥照相馆开始。邮差阿昌为活下去,假装成学徒给日军洗照片。可看到照片里同胞被日军残忍杀害,他从一开始想躲起来保命的胆小鬼,后来咬着牙和日军对着干,拼命守护照片。还有毓秀姐姐,看着柔柔弱弱,骨子里却硬得很,和阿昌一起藏照片、躲搜查,两人默契得像战友。还有其他角色,他们的勇气、气节让我热泪盈眶。
最让我震撼的是,电影讲的事儿是真的!1938 年,真有照相馆的叔叔阿姨冒着掉脑袋的危险,藏起日军暴行照片,这些照片成了审判坏人的证据。他们像在黑夜里举着蜡烛的人,哪怕火苗摇摇晃晃,也拼命照亮真相。电影把真实事情变成能看到的画面,让我明白:普通人也能当英雄,只要心里装着正义,再害怕也能往前走。看完电影,我擦干眼泪,心里牢牢记住南京大屠杀的伤痛。以前在课本上,“南京大屠杀” 是一行行字,现在变成电影里的哭声、鲜血和勇敢的人们。我们现在能安心上学、玩耍、和家人生活,都是英雄们用命换回来的。我是小学生,力气小,但我能记住历史,把故事讲给同学听,让大家都别忘记。我还要好好读书,长大后守护国家,守护和平,让可怕的事儿永远不再发生!勿忘国耻,吾辈自强!
 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