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得陇望蜀” 这个成语,想必大家并不陌生。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人性中对欲望的追逐,也藏着古人对处世之道的深刻洞察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、含义,以及它对当下生活的启示。
“得陇望蜀” 最早出自《后汉书・岑彭传》,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关。
西汉末年,天下大乱,刘秀起兵推翻王莽政权,逐步统一北方。当时,陇西(今甘肃一带)被隗嚣占据,蜀地(今四川一带)则由公孙述掌控,成为刘秀统一全国的最后障碍。公元 32 年,刘秀派大将岑彭攻打陇西,经过苦战,隗嚣节节败退,陇西即将被攻克。
就在此时,刘秀给岑彭写了一封信,信中说:“两城若下,便可将兵南击蜀虏。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。” 意思是:如果拿下陇西的两座城池,就可以继续南下攻打蜀地。人啊,就是苦于不知足,平定了陇西,又会盼望得到蜀地。
刘秀的本意是激励将士乘胜追击,完成统一大业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“得陇望蜀” 的含义逐渐演变,从最初的 “乘胜进取”,变成了 “贪心不足、得寸进尺” 的代名词,用来讽刺那些得到了一样东西,还想占有更多的人。
“得陇望蜀” 的核心,是 “欲望的无限扩张”。从心理学角度看,欲望本身并非坏事 —— 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。饿了想吃饭,冷了想穿衣,这些基础欲望推动着人类解决生存问题;进而,想住得更好、学得更多、创造更有价值的事物,这些欲望又推动了文明的发展。
但 “得陇望蜀” 的警示在于:当欲望失去边界,就会变成枷锁。
比如,职场中有人刚获得晋升,就立刻觊觎更高的职位,不顾自身能力是否匹配,最终因急功近利而摔跟头;生活中有人买了一套房,又想着换更大的,换了大房又追求豪车,被房贷、车贷压得喘不过气,反而失去了生活的乐趣。正如古人所说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” 过度的贪心,往往会让人在追逐中迷失方向。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“得陇望蜀” 的现象无处不在,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其中:
- 消费主义的陷阱:商家用 “更好、更多、更贵” 的口号刺激欲望,有人明明衣柜里挂满衣服,却总觉得少一件;手机刚用一年,就因为出了新款而换新,最终被债务缠身。
- 社交焦虑的裹挟:看到别人晒旅行、晒成就,就焦虑自己 “不够好”,于是盲目跟风考证、报班,却忘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,最终身心俱疲。
- 职场内卷的漩涡:为了 “比别人更成功”,有人牺牲健康熬夜加班,放弃陪伴家人的时间,看似得到了升职加薪,却失去了生活的平衡。
这些场景中,人们就像 “得了陇又望蜀” 的追逐者,以为不断获取就能幸福,却不知 “所求越多,所累越重”。
当然,“得陇望蜀” 并非要我们彻底放弃追求,而是提醒我们:欲望需要 “刹车”,追求需要 “方向”。
- 明确 “想要” 与 “需要” 的区别:想要的东西往往是外界赋予的(比如别人有的我也要),而需要的东西是内心真正需求的(比如健康、安宁、成长)。分清这一点,就不会被无关的欲望牵着走。
- 给欲望设一个 “止境”:比如存钱时,设定一个具体目标(如 “存够 10 万作为应急资金”),达成后就暂停 “为存钱而牺牲生活” 的状态;职场上,明确 “今年的目标是提升某项技能”,而不是 “必须比所有人都强”。
- 在 “拥有” 中感受幸福:就像有人在小城市过着平淡的生活,却能在陪伴家人、打理花园中找到乐趣;有人收入不高,却因专注于热爱的工作而内心充实。学会珍惜已有的,才能在 “进取” 时不迷失。
“得陇望蜀” 的故事流传千年,至今仍在提醒我们:欲望是没有尽头的,就像登山时总觉得 “山顶才有风景”,却忘了沿途的花开。
真正的智慧,不是拒绝所有追求,而是在追求中保持清醒 —— 知道自己要什么,懂得适可而止。愿我们都能不做 “得陇望蜀” 的贪心人,而是做 “珍惜所拥、稳步前行” 的智者,在自己的节奏里,活出踏实的幸福。
(责编: admin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